第184章 定黄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
笔趣阁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184章 定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84章 定黄

  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放假了?还一放就是一个月。

  新都的工期本就挺赶的,后面每个月都有两万人轮休。

  现在再集体放假一个月,别说两年完工,三年能不能修好都不好说了。

  面对疑问,朱标给出了解释:

  “冬日寒冷,施工速度本就缓慢。若再赶上降雪,就要彻底停工。”

  “几十万人在这里无所事事,很容易生出事端,不如放假回家。”

  “这次集体放假,以后的轮休取消。”

  “诸位可以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,是以后轮休,还是集体回家过新年。”

  结果自然是毫无疑问,回家过年。

  中国人对年是非常重视的,但凡有选择,都会回家过年。

  官吏们见此也只能同意放假一个月。

  离家近、交通方便的,可以回家过年。

  离的远交通也不便的,可以留下看守工地。

  凡是看守工地的,朝廷发放一份过年补贴。

  消息一出,整个工地都陷入了一片欢腾。

  陈景恪却知道,朱标这么做的真正原因,是在帮他推广剃发。

  朱橚那边进展缓慢,眼看在地方上的推广陷入困境。

  而洛阳这边,二十万军卒已经全部剃发,且接受了一个多月的防疫培训。

  已经娴熟掌握了防疫手册上的内容。

  此时给他们放假,就是让他们给家里人传授防疫知识。

  平时民间交流也很少的。

  十里不同音,百里不同俗,这句谚语就是这么来的。

  但节日例外,尤其是过年这样的重大节日。

  百姓普遍会去集市售卖自己的商品,然后购买年货准备过年。

  哪怕是再穷,也会给家里添一点喜庆。

  说的心酸点,过年的时候,杨白劳还会给喜儿买一根新头绳呢。

  集市就是一个促进交流的场所。

  到时候这些剃了发的军户们,一起出现在集市上,将会给地方带去无与伦比的冲击力。

  官僚士绅们将再也无法阻止,剃发思想进入民间。

  不过这种事情全靠自觉可不行,最好让他们以任务的形式去完成。

  否则就浪费了朱标帮忙争取的机会。

  于是陈景恪又把将领们,召集到一起:

  “告诉将士们,回家之后一定要将防疫知识告诉家里人。”

  “明年复工之后,我会派人随机抽查。”

  “如果查到哪一家不知道,会有相应的处罚。”

  “如果有条件,我希望你们能组织人,在当地集市上宣传一下防疫和剃发……”

  最后一句话才出口,陈景恪就知道多余这么一说。

  以这些将领的风格,肯定会强制摊牌。

  果不其然,会议结束后这些将领就给部下下令:

  回家后必须将防疫知识告诉家里人,家中男丁全都要剃短发。

  如果发现谁家没做到,回来重重处罚。

  不光要教自己的家人,逢集市还要去集市上做宣传。

  不过去集市上宣传比较麻烦,还有一定的危险性。

  将会由总旗官负责组织。

  总旗下辖五个小旗,共计五十人。

  五十名训练有素的正规军,即便不允许穿甲回去,手中只有一杆长矛,也不是地方宗族能动的了的。

  陈景恪虽然不喜欢这种强迫摊派,但也知道这是效率最高的办法。

  况且很多时候革新必须强制推行,否则很容易陷入无休止内耗。

  二十万将士,分批次离开洛阳返回各自的新家。

  然后就是部分官吏和工匠。

  很快整座工地就空了下来,只留下了一个千户所的人看守。

  朱标是最后一批离开的,陈景恪和徐允恭也跟随他一起离开。

  他们没有直接回应天,而是乘船进入了黄河新河道。

  作为皇太子,朱标要趁这个机会,亲自巡视新河道。

  李祺和白英早就得到消息,早早在新河堤入口处等待,朱橚和方孝孺也在。

  众人登上船,白英负责介绍道:

  “为了稳妥起见,新河道现在只引入了三分之二的水量。”

  “还有三分之一的水量,继续沿着旧河道进入淮水。”

  “等到河堤被水浸透,所有的隐患都排除,再将所有的水都引入新河道。”

  “如此黄河改道工作就正式完成,旧河道就可以废弃了。”

  李祺插话道:“旧河道也不是完全无用,可以缩窄河道,作为连通黄河和淮水的漕渠使用。”

  朱标赞许的道:“李都尉倒是与景恪想到一起去了。”

  “当初他设计黄河改道计划的时候,就曾经说过,可以将旧河道改造成漕渠。”

  闻言,除了白英、徐允恭和李祺,其余人无不露出震惊之意。

  什么意思?黄河改道计划是陈景恪提出来的?

  朱橚震惊的道:“大哥,你说黄河改道计划是老师提出的?”

  朱标笑道:“怎么样,没有想到吧?”

  “景恪可不只是医术高明,他的本事大着呢。”

  “有些事情现在还不方便让你们知道,伱们只需要知道,他是我大明不可或缺的肱股之臣就可以了。”

  朱橚不可思议的说道:“老师,你到底还有多少秘密啊。”

  陈景恪心下得意,面上装作淡定的道:

  “一点小小的建议罢了,不值一提。”

  “多赖陛下和殿下信任,才给了我这样的机会。”

  方孝孺先是惊讶,然后露出释然之色。

  确实,以陈景恪的才华,在宫里那么久岂能一点作为都没有。

  虽然不知道他具体做了什么,但肯定不只是黄河改道这一件事情。

  之所以没有传出风声,不过是陈景恪低调罢了。

  而且一直以来困惑他的几个问题,也有了答案。

  陈景恪身为太孙伴读,凭什么能随意离开皇宫?

  还能组建算学小圈子,光明正大的拉帮结派?

  凭什么敢不经皇帝允许,就擅自将头发给剃了,还要大张旗鼓的推广剃发。

  又凭什么能得到魏国公的青睐……

 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,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对他另眼相看?

  难道就因为他医术好?

  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。

  他还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,之前骂人他都是收着的。

  就怕骂的太厉害,那些文官集体请愿罢免了他的官职。

  他倒不是舍不得官职,而是没了官身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。

  现在好了,既然自家好友的后台这么硬,那还怕个啥。

  以后火力拉满,狠狠地骂那些腐儒。

  船队沿着新河堤顺流而下,沿途能看到许多百姓在开挖水渠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l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l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