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章 真实目的_天龙:我怎么就成了节奏大师呢
笔趣阁 > 天龙:我怎么就成了节奏大师呢 > 第28章 真实目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8章 真实目的

  蒙苏辙教导之前,全冠清和大多数人一样,对于“道”的认知是偏颇而错误的。

  其实这也源于儒家对“道”的解释,才产生了这种效果。

  尤其是《水浒传》里提到的“替天行道”的说法,更是给世人造成了极大的错觉。认为只要是道,那必然就是好的、善的、正义的、正确的。

  殊不知,就连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在《天论》中都说的很清楚了。

  【天行有常,不以尧存,不以桀亡。】

  天道就是天道,只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,根本没有好坏、善恶、是非、对错之分。

  即便是在《水浒传》里,喊着“替天行道”的梁山好汉们,就都是好的吗?

  其实不然。

  这些人真可谓是良莠不齐、善恶同堂。

  孙二娘夫妻俩还卖人肉包子呢,不也和其他人称兄道弟?

  一开始,儒和道并立,道家的思想还是很纯正的。

  道就是道,不掺杂任何东西。

  彼时的道家认为,道就是天性。

  怎么高兴怎么来,怎么舒服怎么来,随心所欲,顺其自然。

  可这样的理论毫无疑问,对于社会的秩序破坏性非常大。

  譬如汉朝时,道家方兴,立刻大行天下,然后就给了汉朝一个天大的惊喜(黄巾起义),直接将大汉王朝给送走了。

  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见识了道家的威力,立刻进行全方位的打压。

  加上汉代兴起的独尊儒术,儒家又刻意逢迎统治者,此消彼长之下,道家渐渐失去了话语权,只能韬光隐晦,表面上人畜无害。

  到宋代时,对于“道”的研究,就已经深受儒学影响,更多地强调“仁”与“义”的正确性,刻意在引导世人思维和道德观念。

  不过在顶尖的学术层面,其实还是能够透过表象看到实质的。

  幸好全冠清遇到的是苏辙,否则随便什么腐儒,非得将他教的岔道了不可。

  一旦那样,等他开始习练逍遥派武学时,必然后果不堪设想。

  也是通过苏辙,让全冠清对于逍遥派的作风有了深刻的认识。

  在许多读者眼中,都认为逍遥三老空有世外高人之名,却无世外高人之范。一辈子纠缠在恩爱情仇当中,至死都无法挣脱,境界实在是差得远。

  还据此贬低逍遥派武学的实力,甚至连逍遥三老不如慕容复的话都说了出来。

  可现在全冠清明白了。

  逍遥派就是正统的道家继承人,讲究的是随性自然。

  爱就是爱了,轰轰烈烈的爱;恨就是恨了,不死不休的恨。

  看起来境界似乎不够超脱,但起码活出了自我,也更符合“道”的本质。

  与扫地僧那番看起来堂而皇之的大道至理相比,谁更胜一筹,其实也说不好。

  现在他拿着“道”的核心本质来为段誉解惑,自然是药到病除、水到渠成。

  儒释道三教合一,固然可以减少纷争,但坏处也十分明显。

  就比如眼下,用儒家的东西去解释道家的思想,结果把段誉和朱丹臣全都难住了。

  全冠清出面,来了一招追本溯源。以道释道,不但帮段誉解了惑,也让朱丹臣大开眼界。

  “真是想不到,全舵主不但名震武林,就连学问也如此精深。丐帮贵为天下第一大帮,果然不同凡响。”

  按照常理,全冠清应当谦逊几句,依足江湖规矩。

  但全冠清知道现在的重点在段誉身上,而并非朱丹臣。

  该怎么攻略段誉,办法再简单不过。

  “朱先生谬赞了。在下前来大理之时,承蒙小苏学士折节指点,方才有所顿悟,着实不敢居功。”

  话音未落,段誉已经两只眼睛中都是崇拜的光彩。

  “全舵主竟识得小苏学士?”

  问完,也不待全冠清回答,他却自个儿激动起来。

  “素闻中原文采风华天下无双,又以三苏名冠天下。只恨不能亲自拜会,着实遗憾呢。”

  你看,这不就上钩了。

  全冠清装作好心安抚。

  “世子一心向学,聪慧剔透。便是与中原学子相比,也各擅胜场。日后倘若机缘巧合,在下可代为引荐。”

  段誉连忙整理衣衫,神情十分敬重。

  “既如此,段誉万分感谢。”

  随后段誉又向全冠清请教了一些学问。

  全冠清也非常光明磊落,知道的便说一些,不知道的便直言不懂,反而让段誉对他愈发敬佩。

  “全舵主既然将久居大理,不知段誉可否时时请教?”

  眼见着关系建立起来,全冠清心满意足。

  “就怕在下才疏学浅,耽误了世子。”

  段誉心思纯净,一旦觉得人好,那便千般好。

  “全舵主与别个江湖中人截然不同,温润之气实乃君子。倘若全舵主不弃,日后小弟便尊称一声大哥如何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l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l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